“其所留文献不仅详述了遗迹见闻,更摹刻下了两块碑文图样。”
“正因那位书生的亲身经历与详细记述,战神图录才得以现世于人间。”
“而那处古老的先天遗迹,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‘战神殿’。”
“话说当年那位书生所留下的手札,几经流转,最终落入另一位读书人之手——此人名唤谢姚。”
“听到此处,大隋皇朝的诸位道友想必已有几分明悟。
不错,这谢姚正是日后开创魔门一脉的魔帝,谢姚!”
“谢姚得此手札时虽未涉足武道,但他悟性卓绝、心性通透,竟从中窥见了凡俗之外的修行路径,自此踏入超凡之境。”
“他将自己摸索出的修炼法门命名为‘道心种魔大法’,而那卷手札,则被他奉为‘魔道随想录’。”
“自此之后,谢姚行走江湖,声名鹊起。
期间更与地尼相遇相识,二人志趣相投,渐生情愫,并肩研习大道。”
“谢姚不仅将自己的修行心得倾囊相授,也将魔道随想录交予地尼参详。”
“地尼天赋不在谢姚之下,阅毕手札后亦有所得,心中对自身所求之道渐渐清淅明朗。”
“然而当两人再度坐而论道时,分歧却悄然浮现——他们都坚信自己的领悟才是正途,可彼此所见之路竟截然不同。”
“一人主张以人身为炉,提炼本源,孕育魔种;另一人则认为须澄澈心灵,升华神魂,凝练仙胎。”
“这正是魔道随想录中蕴含的天道至理之玄妙所在。
天道包罗万象,贯通神州万法,万人观之,便有万般解读。”
“道既不合,终难同行。
久而久之,谢姚与地尼终究无法维系过往情谊,只得各自离去,踏上不同的征途。”
“此后,魔帝谢姚才情盖世,潜心钻研魔道随想录数十载,终将道心种魔大法推至圆满,迈入天人之境,并创立魔门,自号‘魔帝’。”
“至于地尼,纵然孤身一人,但她早已汲取精华,加之多年苦修,终也创出独属自身的证道之法——彼岸剑诀。”
“同时,她另立佛门宗派,名为慈航静斋。”
“念及旧情,谢姚曾下令魔门不得与慈航静斋为敌,故而该派势力迅速壮大。”
“待将门中事务交付弟子之后,地尼便隐退潜修,一心参悟彼岸剑诀。”
“彼岸剑诀立意高远,旨在以心炼剑,借剑问道,直指彼岸真境。”
“可惜失去谢姚辅佐,纵然她竭尽所能完善功法,临终之时仍未能真正跨越天人门坎。”
“地尼圆寂后,其传人得知师尊与谢姚之间的渊源,唯恐此事外泄有损清誉,遂封锁消息,禁言知情者。”
“不仅如此,她还着手修改彼岸剑诀。”
“毕竟此功脱胎于魔道随想录,又受道心种魔大法影响,难免带有几分魔门痕迹。”
“经由弟子删削重塑,原本的彼岸剑诀面目全非,更名作‘慈航剑典’。”
“虽改后显得光明正大、气势恢宏,实则精髓尽失,连地尼所悟的那一丝天人之意也被尽数抹去。”
“自此以后,慈航静斋再无一人能触及天人之境,甚至连半步天人都未曾再现。”
“尽管慈航剑典在大隋声望极高,且根源可溯至战神图录,但论实际威力,已不足与四大奇书并列。”
“反观魔帝谢姚,不仅将道心种魔大法臻于化境,更在后续参悟中创出九门绝学,连同原法共成十卷,传之后世,即为‘天魔策’十卷之由来。”
“谢姚堪称魔门开山祖师,一代人杰。
他在天人路上走得极远,寿元绵延数百载,奈何数百年前一场浩劫降临,不幸身陷其中,毕生修为毁于一旦。”
“虽其身陨,但天魔策十卷留存于世。
后来邪帝向雨田、魔师庞斑等惊才绝艳之辈相继崛起,承其遗泽,终不负四大奇书之名。”
当苏尘缓缓道尽道心种魔大法与慈航静斋的渊源始末,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方才梵清慧伫立之处。
不过梵清慧早已趁乱退回了自己的包厢,总算没有当众出丑。
见她身影消失在门后,众人纷纷收了声,转而与身边好友低声议论起来。
“啧,这可真是惊天秘辛!谁能想到,慈航静斋的开山祖师地尼,竟曾与魔帝谢姚有过一段情缘?”
“可不是嘛,若非谢姚亲自指点,还将《魔道随想录》交予她参悟,地尼哪能创出那套‘彼岸剑诀’?”
“这么说来,大隋佛门根本就是从魔门中分化而出的?连修行的根本法门,都是靠着参透《魔道随想录》和‘道心种魔大法’才得来的。”
“地尼的确天赋无双,彼岸剑诀几乎已触及天人之境的门坎,只可惜命数未济,终究未能踏出最后一步。”
“她自己已是难得,可她那徒弟是怎么想的?为了所谓清誉,竟把剑诀中最精妙的部分尽数删去,还改头换面叫什么‘慈航剑典’!”
“一点不假。
如今看来,四大奇书之中,《战神图录》毫无争议排第一,《长生诀》居次,《天魔策》位列第三,至于这慈航剑典……说是垫底都不为过,甚至根本不该列入其中——毕竟现在的版本,连天人之境的边都摸不到。”
“别提了,我猜此刻梵清慧怕是躲在包厢里心如刀割。
那慈航剑典如何能与‘道心种魔大法’相提并论?别说圆满天人,就连半步都难登。
反观修炼道心种魔者,除了谢姚本人,邪帝向雨田已然突破,就连魔师庞斑也极可能窥见天机。”
“这么一比,大隋佛门确实远逊于魔门。
前几日绾绾一人独压佛门群僧,莫非她真掌握了道心种魔的奥义?”
“如今魔门势起,谢姚功不可没。
可惜这位百代强者,数百年前竟莫名陨落。”
“谢姚可是活了数百年的老天人,连他都无法逃脱那一劫,当年究竟发生了何等变故?”
……
当苏尘将“道心种魔大法”与“慈航剑典”的渊源彻底剖开,两大宗派的根基也被掀了个底朝天。
魔门自不必说,先前因邪帝向雨田的存在曝光,声势已然大涨;如今更因魔帝谢姚重现江湖,威望达到顶峰,尤其在慈航静斋的对照之下,高下立判。
谁又能想到,慈航静斋的祖师地尼,原是谢姚昔日恋人?
她的崛起,离不开谢姚亲授大道,更得益于《魔道随想录》的参悟之机。
可以说,彼岸剑诀脱胎于魔门心法,地尼本身亦可视作魔门传人!
这般真相,何其讽刺。
虽无人得见梵清慧此刻神情,但那份屈辱与悲愤,已在众人心中勾勒分明。
更何况,慈航静斋引以为傲的镇派绝学“慈航剑典”,不过是彼岸剑诀被阉割后的残本。
别说通达天人,连一丝契机都未曾留下。
若说彼岸剑诀尚可称修真之途,那如今的慈航剑典,不过是一本残缺凡技罢了。
直至苏尘断言“此典不配列于四大奇书”,整个慈航静斋仿佛被推入万丈深渊。
所有人都明白——这个曾经显赫的佛门圣地,已经走到了尽头。
这一局,大隋江湖终是魔压佛退。
除非有朝一日,慈航静斋有人能寻回失落的彼岸真意,并以绝世之资重续天人之路,否则复兴不过是空谈。
摘星楼内,喧哗四起,众人沉浸于这场关于佛魔兴衰的秘闻之中,津津乐道。
然而热闹终会散去。
片刻之后,所有目光再度聚焦于一人身上——苏尘。
他们并未忘记,今日这场评点真正的主线。
正是由帝释天引出四大神兽尽归大汉皇朝,进而揭开轩辕黄帝陵寝所在;再追朔上古,道出轩辕与蚩尤两位七境巨擘之争。
因轩辕势危,群雄来附,广成子为破蚩尤,深入先天遗迹,悟得《战神图录》,继而创出《长生诀》,自身亦达道武双修六境之巅。
随着《战神图录》《长生诀》来历揭晓,加之此前详述的“道心种魔大法”,仅馀最后一本奇书尚未点评。
于是,苏尘顺势剖析“慈航剑典”,揭开了它与魔门至高心法之间的隐秘关联。
至此,大隋佛魔之争尘埃落定,胜负已分。
大隋魔门定会借势崛起,而佛门恐怕将彻底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。
诸多隐秘往事接连浮现,令人既心潮澎湃,又隐隐怅然。
然而众人很快收敛心神,因大隋四大奇书的评述已然告一段落,接下来或将深入探讨轩辕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惊世之争。
轩辕黄帝究竟是如何踏入第七境的?他所走的是怎样一条修行之路?那场决定人族命运的巅峰之战,最终又是何等景象?
远古岁月早已被时光尘封,那段神秘莫测的上古年代,如今仅浮现出两位七境强者的踪迹,自然引得万众瞩目、心驰神往。
高台之上,苏尘稍作调息后,再度开口,声音沉稳如初。
“大隋四部奇书的解析暂且至此,接下来,我们继续回溯那久远的上古时代。”